投資洞見|基金資訊|基金公告|公司動態|市場投資觀點|基金周報|財經頭條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需要金融支持政策發揮引導力
2021-04-01
?自2020年9月22日,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后,“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持續快速推進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也是重點部署內容之一,而且政策出臺的“時間表”被部署于6月底之前。
????“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可持續發展和人民幸福感的關鍵所在,對于中國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現代化需要進一步深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通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來保護環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路徑。由于我國的國土資源和產業結構所決定,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必須進行低碳轉型。
????同時,田利輝認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僅影響我國綠色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的方向,而且對保護地球生態、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值得關注的是,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顯示,“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這項工作由央行牽頭,生態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要求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另外,近期央行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上也提出,下一階段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對于碳減排工具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東方金誠綠色金融團隊負責人方怡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政府、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多個市場主體的協同推進,因此碳減排支持工具也涉及多個環節。
????方怡向談道,首先是政策層面的支持工具,需要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相關的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等,繼續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如通過利率優惠,碳減排專項再貼現、再貸款以及長期資金的信貸工具支持碳減排項目;對高碳排放企業和低碳排放企業實行差別化的財稅征收政策,增強企業的碳減排動力;強化信息報告和披露制度,將環境信息披露納入監管鼓勵激勵與約束機制,納入考評體系,夯實環境信息披露基礎能力建設;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納入氣候變化因素、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應對氣候挑戰和深化國際合作等,強化環境與氣候風險管理。
????“其次是金融市場方面的支持工具,推動包括碳中和債券、碳中和信貸、低碳指數、低碳基金、碳交易等綠色融資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持續探索支持碳減排創新工具;積極推進碳市場建設,加強碳市場的金融屬性,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務。”方怡向補充道,還有低碳減排相關服務模式,包括用于碳中和債的評估認證、低碳減排項目的碳核查、環境污染治理、氣候風險管理等方向的綠色金融服務支持,
????就金融業在支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應該發揮哪些作用的問題,田利輝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金融引導。金融業可以在碳減排支持工具、碳中和融資工具和碳排放定價交易上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來,商業銀行應該推進赤道原則的接納和落實,資本市場應該推進綠色債券的發行和交易。
????“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雖然具有一定基礎,但時間緊、任務重,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實現碳中和需要大量的綠色、低碳投資,其中絕大部分需要通過金融體系引導社會資本來實現。”方怡向表示,在未來三個月內,金融機構發力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持續創新綠色碳中和金融產品,二是加強金融機構的氣候和環境風險管理,三是加快構建統一高效的碳金融市場。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華寶基金
URL://whsgd.com.cn/news/2021/04/01/125375/1.shtml
風險提示: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聲明:
以上信息系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人員根據合法獲得的相關資料、信息、自身調查研究所得,本公司不保證所載信息之精確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證有關觀點或分析判斷不發生變化或更新。相關內容不代表我公司的任何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對我公司產品實際投資行為的約束,所涉及本公司或公司旗下產品的相關信息(如有)不視為本公司的法定信息披露行為,該等信息應以本公司正式公開披露為準。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暗示,我公司不對因使用以上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而負任何責任。所載信息著作權及其相關知識產權歸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且不得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